王家瑜 報導 2020/12/07 15:50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231

他才40多歲就膝關節退化 不想開刀這樣做
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講座分享,年紀大、體重過重或長期過度使用、新陳代謝疾病(如痛風)、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曾有外傷或受感染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因為關節軟骨退化磨損,導致骨刺增生。
一位經營壽司店的40多歲黃先生,但他2、30年來幾乎每天扛米爬樓梯、來回3樓倉庫和1樓店面,當膝關節出現異常時,總是忍耐再忍耐,直到痛得受不了才就醫。
有醫師建議他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他不想影響壽司店營運,於是先接受復健科治療,直到最近得知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計畫通過審核,便轉診接受評估,希望能接受新療法改善膝關節的不適。
保守治療、手術吃藥、增生療法 拯救你的膝關節
針對膝關節的治療策略,可依照膝關節退化的嚴重程度分級,從保守治療到手術皆有:多休息、冷熱敷、輔具、減重、運動物理治療、營養品補充、服藥、注射組織修復生長因子的增生療法、關節鏡微創手術、高位脛骨截骨術、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等。
劉冠麟指出,每一種治療方式都須經過醫師專業評估,過去在第2、3期可使用藥物、物理復健或關節鏡手術改善疼痛症狀,此時也是適合增生療法介入的好時機(例如PRP注射、SVF以及最新的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可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讓不喜歡手術治療的病人有更多的選擇。